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思政教学融入校情实践 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 ——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四)

2025-06-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6月5日上午第三、四节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刘博麟在东湖校区为动医24307-24308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公开课。本次公开课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清晰的逻辑、鲜活的案例和紧密联系校情的教学方式,赢得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刘博麟老师以"世界怎么了"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局面。他系统讲解了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深刻变化、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经历的深度调整,以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显著特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世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理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课程的核心部分围绕"人类怎么办——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刘老师详细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背景、发展脉络,并重点聚焦其深刻内涵。他结合国际国内现实,对"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这五大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生动诠释,使宏大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刘老师在讲解完每个重要知识点后,都精心安排了针对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即时反馈,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本次公开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刘博麟老师巧妙地将学校的发展实际融入教学。在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等内涵时,他结合了学校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就。这种将抽象理论与身边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国家战略与个人成长、学校发展的紧密联系,大大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听课教师们对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童琼玉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讲解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数据新,案例多,讲解学校马玉捷、丁泽华、廖立琼老师的援外事迹,将学校的发展情况融入知识点,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希望刘老师在上课时语言更加激情昂扬",黄炎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课堂轻松活跃,思路清晰,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起来不吃力,每个知识点都安排了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理解",黄凌老师对刘老师的认真备课表示充分肯定,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展示了思政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希望教研室继续抓好集体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据悉,为推动教学相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均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和过关课。通过教学展示和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交流平台,推动大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 编辑:欧阳紫榕 审核:傅仕 黄凌 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