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走进国家湿地公园,体验生态文明成果

2024-11-27  马克思主义学院  伍珊珊  访问量: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一度在围湖造田的浪潮中被填埋改造的杨梅湖,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实施退田还湖工程,恢复重建,重新焕发生机。曾经的‘杨梅湖’已经蜕变成为 ‘水清、河畅、岸美、鱼欢、人和’的松雅湖”。这是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程薇洁老师2024年11月26日带领一体化24201和一体化24202班全体学生在国家湿地公园松雅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教学的一个场景。

  

  为了让学生们深度体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程薇洁老师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9位教师分别带领学生前往以礼宾花园、礼乐广场及礼艺花园为主的城市观光区和以"云洲芳泽"、"锦峪花泽"两大景点及湿地博物馆等宣教基地为主的湿地文化区开展实践调研。

  

  "在与松雅湖的近距离接触中,听着老师细致的讲解,让我对"生态系统健康、科教设施完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条件优越、居业游娱互动"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充满了期待,更让我深刻领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吉余同学在调研报告的感悟里写道。

  程薇洁老师表示,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把思政课中的重要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如何让思政课的内容入脑入心入行,是她一直放在心上的。程薇洁老师认为,大学生正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讲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思政课",在大学生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有助于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绿色发展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因此,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课程内容时,特意带领学生走进国家湿地公园松雅湖开展实践教学。

  为了让思政课"有知有味",除了程薇洁老师之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每一位思政教师都致力于紧紧围绕"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些年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措施,竭尽所能地保障师生走入社会大天地,让师生在体悟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中感受理论和思想的伟力。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等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开展实践教学,将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转化成为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鲜活素材,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 编辑:欧阳紫榕 审核:欧阳紫榕 黄凌 黄芳)